重要成果
    重要成果

筑牢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石

日期:2021.02.08  点击:20  属于:重要成果
        乡村文化是涵育乡愁的源泉,是身处现代都市却以乡村为心灵归依的“乡土情结”的内在基因。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文化自信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海南依据自身乡村发展实际,立足广大农民美好文化生活需要,以农家书屋建设为突破点,打造了乡村文化建设生动鲜活的基层创新范例。
                                                     
        
        确保乡村文化建设的价值旨归

        确保文化惠农价值本色。在文化建设领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主要是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发展的不充分问题主要是乡村文化发展难以适应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作为海南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重要举措的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始终坚持文化惠农初心,担当文化兴农使命,确保惠农本色和公益底色,使广大农民成为真正受益者。
        发挥意识形态阵地功能。意识形态属性是文化的基本属性之一,乡村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方向。遍布海南乡村的农家书屋,不仅是培育新时代新型乡村文化的重要平台,也是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交融的舞台,更是乡村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在建设农家书屋的过程中,海南始终着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着力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党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全面领导,践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海南各级政府在推进乡村书屋建设中,坚持深入乡村,调查研究,真正依据乡村实际来谋划 乡村书屋的布局;坚持走进农民,了解农民所思所想,真正立足农民文化需要发展乡村书屋。
        激发多元主体创新活力
        
提升政府服务功能。在建设乡村书屋的过程中,转变政府作为单一建设主体的角色定位,发挥其整合资源、组织力量、激发创新活力的功能;转变政府“管”文化、“办”文化工作方式,实现“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转变政府行政主导的文化建设模式,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乡村文化建设营造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上来。
        确立农民主体地位。在建设乡村书屋的过程中,注重培育农民主体意识,提升农民主人翁责任感;培育农民公共意识,提高其投入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提升农民文化素养,提高其文化发展能力;注重培育和发掘乡村文化精英,讲好乡村文化先进人物故事;注重培育和发掘乡村文化组织,支持民间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
        鼓励多元社会力量参与。海南鼓励国有企业、产业协会、民间团体、文化公司等多元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书屋建设,发挥各自在资金、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支持乡村书屋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引导文化工作者、科普工作者、退休人员、文化志愿者投身乡村书屋建设,进而带动乡村文化建设。
        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畅通需求表达通道。从乡村书屋策划伊始,海南就坚持农村文化建设重大事项面向村民全面公开,让村民第一时间了解相关政策、动向和事项,构建意见表达专项平台,畅通多样化村民意见表达通道。
        
提升文化有效供给。充分利用海南生态环境优势,力求使每一个农家书屋都是美丽书屋,都是当地文化坐标。为了使文化产品供给与农民文化需求相契合,在乡村书屋建设过程中,在满足农民日常娱乐文化需求的同时,着重精神引领文化的供给。在管理的过程中,各级政府着力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向村级下沉。
        
完善评价反馈体系。以农民满不满意作为根本评价标准,着力提升农民在乡村书屋建设中的获得感;注重社会效益,兼顾经济效益;注重评价意见的反馈和落实。
        打造乡村文化生活新范式
        
重拾乡村文化记忆。耕作和读书是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基本生活范式。海南充分利用农家书屋等乡村文化空间,推进镇、村两级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唤醒共同历史文化记忆。
        传承优良文化传统。批判地继承传统农耕文化中的道德资源,探索传统道德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承发展红色文化和富含地域特色的革命文化,宣传和践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打造乡村文化生活空间。海南农家书屋建设提供的不仅是乡村阅读空间,也是在打造乡村文化生活空间。促进农民与读书的结合,文化在乡村的回归,进而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乡村生活新范式。
        (作者
:何博,系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 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秘书处
  • 电话:0898-65880215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南路99号
  • 美工支持/中旗网络